说到底,择吉购物是传统文化在消费中的延续。它不像风水布局那么复杂,也不似算测字那么玄乎,就是老百姓图个心安的小仪式。现在连一些商场开业都知道选"道吉日"搞促销,不就是看准了这种心理吗?不过话说回来,真要买急用的东西,谁还管它宜不宜购物?所以啊,这择吉购物,信则有,不信则无。关键是你自己觉得舒坦——毕竟花这事儿,心情好才是真的好。
你说这择吉购物真有用吗?从科学角度看,它更多是一种心理暗示。选了个"好日子"出门,人自然心情愉悦,时底气足,挑选时眼光准,连运气似乎都站在自己这边。反过来,要是明知今天"诸事不宜"还硬要买大件,心里难免嘀咕,决策时就容易犹豫不决。我认识个做古董生意的老板,他告诉我,每逢"破日"或"杨公忌日",店里客人确实少很多,即使来了也成交率低——倒不是日子真有什么魔力,而是买卖双方都心照不宣地"收着劲儿"呢。
现在年轻人购物,早就不局限于实体店了。怎么择吉?有趣的是,还真有人研究这个。他们认为,虽然不用出门,但下单时间也可以讲究——比如避开"月忌日"(农历初五、十四、廿三),选择"天德日"或"月德日"的吉时点击付款。更讲究的,连收货日子都要算,生怕"煞气重"的日子收到包裹会影响物品气场。我表妹买翡翠手镯时就特意选了"申日"下单,说是申属金能生水,对玉石好。你说这是吧,可她那镯子戴了三年确实越戴越润,人也越来越信这一套了。
翻开老历,你会发现每天底下都标着"宜"和"忌"。宜嫁娶、宜出行、宜动土…当然也有"宜交易"或"宜纳财"的日子。古人认为,这些标注不是随便写的,而是根据天干地支、五行生克、二十八宿等复杂算推出来的。比如"寅日"通常被认为是购物的好日子,因为寅属木,象征生长和繁荣;而"巳日"则要谨慎,因为巳属火,火旺容易引发口舌是非。人虽然看不懂这些弯弯绕绕,但看到历上标着"宜交易",心里就会踏实几分。
咱们人讲究个"天时地利人和",买东西也不例外。老一辈人常说"择日不如撞日",可偏偏在重要购物上,又翻历挑日子。这选吉日买东西,江湖上有个专门说,叫"择吉购物"或者"择日采买"。说白了,就是根据历上的宜忌,选个适合购物的道吉日,图个吉利顺遂。
相关问答